煮雞湯應該挑公雞還是母雞?

雞富含有各種豐富的營養素,例如蛋白質,可以補益氣血,治療虛勞,太勞累或生病一鍋美味雞湯,可以大補元氣。

以中醫角度來看,公雞、母雞、烏骨雞和黃皮雞等,保健功效卻各有獨特之處。在中醫理論中,雞入肝、羊養心、牛健脾、馬補肺、彘(豬)顧腎,無論是哪一品種和性別的雞,本質上都有養肝的效用。

不過,若再進一步分析,公的烏骨雞在五行中屬「木」,可對應到五臟的「肝」,陽氣更旺,特別適合孩童轉骨時食用,有提氣之效;母的烏骨雞在五行中屬「水」,對應到「腎」,對女性暖血、安胎和坐月子特別有幫助。至於一般黃母雞,在五行中屬「土」,對應到「脾」,具有補氣血、補益五臟的效用,對於保健腸胃、治療虛勞、大病後的調養效果尤佳。

而同樣是母雞,為什麼許多飯店大廚和料理高手燉雞湯時,都指名要「老母雞」?通常小母雞長至3、4個月大就算成熟,可以食用且肉質鮮嫩。由於母雞在生完100餘顆雞蛋後,體脂肪會越來越多,肉也會逐漸鬆弛,在煮雞湯時燉煮時間太短又無法將精華萃取出來,但煮的太久雞肉又會變太柴! 老母雞燉煮時間不必太長就能讓雞湯風味濃郁, 原本鬆垮的肉質又因為烹煮而變緊實! 所有既有韻味又肉質緊實多汁。

雞隻的壽命可長達6至7年,對比人類女性的理想生育年齡,差不多就是雞齡18個月左右,正好是坊間養雞人家定義「老母雞」的年紀起點。相較於「幼齒的」母雞,老母雞的味道濃、脂肪量較高,煮好放冷可結成凍,蛋白質和其他養分也比較多,因此成為養生雞湯的首選。

吃雞養生,除了注意挑選雞隻品種和性別之外,注意雞隻的飼養方式和過程,盡量選擇自然放養、少打藥的雞隻較好,雞隻發育成熟且健康,才能供給人類良好的營養,減少生病的機會。另外,雞一定要煮熟了才吃。

【生地黃雞湯】

材料:烏骨雞1隻、生地黃8錢、陳皮2錢、茯苓2錢、鹽適量。

作法:將烏骨雞汆燙去除血水後,與生地黃、陳皮、茯苓放入電鍋中,加入適量冷水,隔水加熱燉煮至雞肉軟爛,最後加入少許鹽巴調味即可。

說明:中醫理論講究「肝腎從源」和「虛者補其母」,意指補肝時也要同時補腎,此雞湯所用的中藥皆有滋補肝腎的功用,適合長期氣血虛弱、久臥在床或有心悸、盜汗等困擾的人,每個月可吃一次。但是,生地黃的性質較為滋膩,容易拉肚子的人宜減量食用。

【蓮子母雞湯】

材料:黃母雞1隻、銀杏5錢、蓮子5錢、糯米5錢、胡椒1錢。

作法:糯米事先洗淨,浸泡一晚上。燉雞湯時,先將黃母雞汆燙去除血水,再將浸水的糯米塞進雞肚,連同銀杏、蓮子和胡椒和適量水分一起放入電鍋中,隔水加熱燉煮至雞肉軟爛,最後加入少許鹽巴調味即可。

說明:銀杏、蓮子和糯米可補脾腎,胡椒溫中理氣,此道雞湯可改善小便多、頻尿、孩童遺尿和女性白帶多等症狀,但容易口乾舌燥、火氣大的人要注意食用,避免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