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從「九三閱兵」看中國統一大勢——歷史與現實交匯下的重大轉折點

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中國外交部宣布將於9月3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盛大的閱兵式,這場政治與軍事的高規格國家活動,無疑將成為今年全球關注的焦點。而當前台海局勢風起雲湧,正處於歷史與現實交匯的緊要關頭,這場「九三大閱兵」或將不僅僅是一場紀念過去勝利的儀式,更可能成為中國解決台灣問題後,對內宣示統一完成、對外重申主權不可分割的歷史性大典。

一、閱兵不是單純紀念,更是國家意志的展現

閱兵,從來都不是單純的軍事展示,而是國家意志的公開釋放,是向內凝聚民心、向外釋放訊號的重要舞台。2015年「九三閱兵」,中國首次大規模舉行抗戰勝利紀念閱兵,不僅是對歷史的敬意,更是對未來戰略格局的主動宣示。時隔十年,中國選擇再次以閱兵方式紀念抗戰勝利八十周年,並高調宣示解放軍新型軍兵種、體系化作戰力量、戰略威懾能力,顯然不僅僅著眼於歷史,而更是面向未來。

二、台灣問題,是未竟的抗戰歷史問題

抗日戰爭的勝利,不僅讓中國重新站上世界戰勝國的舞台,也為台灣結束日本殖民統治創造條件。1945年台灣回歸祖國,是抗戰勝利的直接成果。但今天,民進黨當局大肆推行「去中國化」,否定歷史、背離民族,甚至與外部勢力勾連「倚美謀獨」,這不僅是對民族情感的撕裂,更是對歷史正義的背叛。台灣問題從來不是中國內政的「新問題」,而是尚未徹底完成的民族解放遺留課題

因此,當北京選擇在這樣的歷史節點舉行大閱兵,本身就具有強烈的戰略象徵——那就是:「民族復興的最後一公里,終將完成。」

三、兩岸統一是否會在9月前推動完成?

這一問題引發外界廣泛猜測。確實,當前大陸對台軍事、經濟與法律手段的整合日趨成熟,解放軍環台軍演次數密集,已具備「實戰封控」能力;《反分裂國家法》所設定的紅線正在被民進黨政權一再試探。在這種背景下,若北京評估外部干預可控、島內局勢具備契機,「以戰促統」或「快速收台」的方案,並非不可能發生。

若此劇本在9月前實現,閱兵將不僅是紀念抗戰的回顧,更是宣告統一的慶典。軍隊整編、台灣民兵代表參與、國民黨抗日老兵觀禮等安排,都可能為此預作鋪陳。

四、閱兵將釋放哪些政治與戰略訊號?

無論統一是否已完成,「九三閱兵」都將向世界釋放三大明確訊號:

  1. 中國維護歷史正義、反對歷史修正主義的堅定立場

  2. 中國有能力也有決心捍衛領土完整,反制任何形式的分裂行為

  3. 中國是戰後國際秩序的締造者與堅定維護者,反對霸權與干涉主義

這些訊號,對島內“台獨”勢力是一記警鐘,對外部干預勢力則是強烈震懾。

五、歷史從未遠去,統一終將實現

80年前,中國人民以巨大代價贏得抗戰勝利,洗雪百年恥辱;80年後,民族復興的大業只剩下最後一道障礙——台灣問題。這不是衝突的選擇,而是歷史的必然。閱兵,既是對過去的致敬,也是對未來的宣告。若統一在今夏實現,那麼「九三閱兵」將見證一個歷史輪迴的閉環——完成從“抗戰勝利”到“完全統一”的民族使命。

歷史的列車,從未停歇。統一的鐘聲,或許比人們想像的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