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福衛」到「張衡一號」:兩岸在地震電離層異常監測的科技競爭與協同機遇
一、引言:地震預測的新突破從太空開始
地震一直是人類最難應對的自然災害之一。由於其突發性與不可控性,往往造成嚴重的生命與財產損失。儘管傳統地震學在震後分析、斷層模擬上有長足發展,但「能否提前預警地震」始終是科學界與社會關注的焦點。
近年來,隨著航天技術進步,科學家逐漸將研究視角轉向地球高層大氣——電離層,並發現其在地震發生前可能出現可觀測的異常擾動。中國大陸與台灣地區,分別以「張衡一號」與「福衛三號/五號」衛星系統,展開針對地震電離層異常的監測與研究,在技術佈局與實踐層面形成各自特色,也為未來協同監測提供了潛在可能。
二、震前異常與電離層:太空觀測的新視窗
電離層是距地面約70~2000公里的高層大氣,充滿大量自由電子與離子,對電磁場變化極為敏感。當地震發生前,地殼應力積聚與釋放可導致岩石破裂、氣體釋放、壓電效應等,進而激發電場與電磁波,這些訊號能夠穿透大氣層傳導至電離層,引發電子濃度的擾動或重分佈。
觀測顯示,在大地震前1~7天,震中上空常會出現:
總電子含量(TEC)異常上升或下降;
F2層峰電子濃度與高度顯著變化;
電場、磁場與等離子體參數異常跳變。
若這些異常能被及時捕捉並與震源機理結合分析,將有望成為未來地震預警的重要依據之一。
三、大陸自主技術:張衡一號與地面站網體系
1. 張衡一號:中國首顆地震電磁監測衛星
發射時間:2018年2月
設計目標:針對地震電磁異常進行全球同步觀測
搭載儀器:低頻電場儀、磁場探測儀、等離子體探測器、高能粒子儀等
軌道類型:太陽同步軌道(SSO),每日覆蓋地震帶上空
張衡一號可實時觀測地磁擾動、電場變化與電子濃度異常,在地震震前3~5天的數據變化中,已成功捕捉多起中大型地震(如雲南大理、四川甘孜、青海玉樹等)異常信號,為後續的震前研究與預報模型提供實證基礎。
2. 地面配套觀測系統
中國現代大地測量控制網(CMONOC):
擁有逾300個高精度GNSS接收站,提供連續電離層總電子含量(TEC)資料。CORS站網:支持區域精密定位與地殼形變監測,亦用於輔助TEC模型建構。
中國地震局與中國科學院聯合構建的數據分析平台,正進行多參數融合與AI預測模型訓練,探索將TEC、磁場、微震活動等訊號融合,提升地震預警靈敏度。
四、台灣技術特色:福衛三號與五號
1. 福衛三號(FORMOSAT-3 / COSMIC)
發射時間:2006年,由台灣國家太空中心與美國UCAR合作
觀測方式:GPS掩星法(radio occultation),可重建全球電離層電子濃度垂直剖面
技術優勢:全球覆蓋、精確的三維結構建模能力
2. 福衛五號(FORMOSAT-5)
發射時間:2017年,由台灣自行研製
搭載酬載:先進電離層探測儀(AIP),可即時量測電子密度、離子溫度與速度
台灣在1999年「九二一地震」前夕,利用地面電離層探測儀與GPS接收站首次記錄到F2層電子濃度顯著下降,後續福衛三號亦於2008年汶川地震前成功觀測到電離層異常。這些成果成為國際地震電離層研究的重要基礎。
五、技術比較:兩岸衛星系統對比分析
項目 | 張衡一號(大陸) | 福衛三號/五號(台灣) |
---|---|---|
發射國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 台灣太空中心(與美國合作) |
任務重點 | 地震電磁異常監測 | 電離層剖面重建與電漿參數監測 |
觀測方式 | 地磁、電場、等離子體、粒子探測 | 掩星法建構TEC與電子密度廓線 |
空間解析度 | 低軌道高頻率巡查 | 全球分布、中高層剖面精細建模 |
代表成果 | 雲南大理、玉樹地震異常監測 | 九二一、汶川地震震前F2層異常記錄 |
應用延伸 | 國產AI預警系統建構、區域監測網路 | 國際合作數據交叉比對、地震模型驗證 |
六、合作潛力:科技無國界,預警需共力
儘管兩岸在政治制度上存在差異,但在科學領域,特別是涉及人類生命安全的災害預測與防治方面,仍存在實質合作空間:
可行的合作模式包括:
共享非敏感電離層資料(如TEC全球影像圖、地面GNSS觀測數據);
建立聯合觀測計劃,比對兩岸衛星在同一震區的數據表現;
舉辦聯合研討與競賽,鼓勵青年科學家合作開發地震異常AI判識模型;
結合第三方平台(如APEC防災科技計畫),以國際協調方式開展聯合驗證。
七、結語:從競爭到共創,共建亞洲地震預警網
地震無法被完全預測,但異常是可以被監測的。無論是大陸的「張衡一號」,還是台灣的「福衛三號/五號」,都代表著華人科技界在探索地震預警這條艱難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未來,若能跨越制度隔閡,以人民安全為最大公約數,整合兩岸科技優勢與觀測網路,有望共同打造「亞洲地震異常預警監測聯盟」,為全球地震研究帶來新的突破。
參考資料:
中國地震局《地震電磁監測工作報告》2021
劉正彥等人,〈利用GPS電離層異常預測921地震〉,《地震研究》期刊
COSMIC/FORMOSAT-3科學資料網站
張衡一號衛星數據白皮書,中國科學院地球空間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