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蘭(Pandan)是什麼?

香蘭,這種植物以芳香的葉子而聞名,這些葉子被廣泛用作食品和飲料的調味劑,尤其在馬來和土生華人的美食中,如米飯和甜點。香蘭植物一般不會開花或結果,它主要通過吸芽或莖插的方式繁殖。在印度北部,「班蘭」這個詞可能指另一種露兜樹物種,有些露兜樹物種的葉子則用於製作墊子但並不是合作為食用。雙溪香蘭(Sungei Pandan)及其上游的烏魯香蘭(Ulu Pandan)的名字可能是源自生長在那裡的其他露兜樹物種。香蘭的馬來語名稱是「Pandan wangi」。

起源和分佈

香蘭可能起源於摩鹿加群島,因為曾在該地區發現過開花的標本。隨著人類的傳播,香蘭逐漸被引入到東南亞和斯里蘭卡等地區,並在當地被廣泛用作調味品。香蘭的傳播和應用反映了人類對這種植物獨特香味的喜愛,以及其在飲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描述

香蘭植物很容易透過其獨特的香味和特殊的外觀來識別。當定期收穫其葉子時,常見的形式包括細長的莖和細長的葉子,呈現出獨特的M形橫截面。葉子的邊緣和中肋下方常常帶有小刺,這也是它的一個特徵。這種植物通常生長在密集的叢中,基部會形成側枝。在野外生長時,香蘭最終會形成粗壯的樹幹,葉子的上側會轉變成深綠色。雖然香蘭通常不開花,但在極少數情況下,帶有樹幹的大型花朵可能會長出雄花。总的来说,這些特徵使得香蘭在植物界中獨樹一幟,讓人們能夠輕易地辨認它。

香蘭葉
香蘭葉

香蘭葉

 

用途

班蘭最早用在宗教儀式上,這在馬來語中被稱為Bunga Ramai。以前曾經在東南亞計程車上看到司機用來驅除蚊蟲,而也有當地廠商用香蘭萃取物做為驅蟲原料。甚至有農民利用香蘭葉子來防止象鼻蟲侵染白米或種子。香蘭葉雖然本身並不具有毒性,但它並非一般的食品,尤其對於那些有腎臟問題的孩子而言。對於這些孩子來說,食用香蘭葉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例如噁心或消化不良等症狀。因此,在飲食中應該注意避免給這些孩子提供香蘭葉或其他可能會引起不適的食物。

但在飲食上,在馬來和土生華人的料理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被廣泛用作粿、飲料、米飯、咖椰醬和肉類的調味品。通常,香蘭葉與椰子一同使用,這兩者的結合能夠為菜餚帶來獨特的風味。例如,在製作風味米飯時,人們會將米飯與打結的香蘭葉和其他調味品(如椰奶)一起煮沸,製成椰漿飯。此外,香蘭葉的片狀部分也被用作食用色素,尤其是在製作甜點時,能夠賦予食物獨特的顏色與氣味,就像歐洲甜點中使用香草一樣。

班蘭取代了經典戚風蛋糕中的香草,成為新加坡的一種特色。另外,班蘭葉也常被用來包裹雞肉,製成班蘭雞,此菜於1981年在泰國引入新加坡。泰國廚師在電視節日上供應了一種被稱為Gai Hor Bai Toey的菜式,即使用班蘭葉包裹的炸雞,並在當地引起了轟動。

香蘭葉似乎也受自然醫學愛好者青睞。香蘭葉浸泡後,擦拭在皮膚上,能夠緩解風濕。葉子的浸液則被用作鎮靜劑,對抗焦躁不安,並在泰國傳統上被用於治療糖尿病。但我還是要提醒,異國料理在現今確實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在演化學上來看,有很多食物對某些民族雖然不具毒性,但並不是每個民族都能夠適應一些當地的辛香食材,對於體質比較敏感的人或許會帶來嚴重的影響。

香蘭葉本身並沒有被廣泛報告對某些族群具有毒性或引起不適的情況。不過,在不同的地區和文化中,人們可能會以不同的方式使用香蘭,並可能會有不同的食用習慣和建議。因此,在使用香蘭或任何其他植物時,最好遵循當地的

慣例並注意個人的身體反應。如果有任何不適或疑慮,應該停止使用並尋求專業建議。

變體名稱

科學名稱:Pandanus odorus Ridley(1925-78 年使用)

馬來語: pandan wangi; pandan Rameh(爪哇語); Seuke bangu(亞切尼語); pandan musang(巽他語)

中文: 香蘭 (Xiang lan)、斑蘭 (ban lan)、七葉蘭、香露兜、香露兜樹、香林投、碧血樹、芳蘭葉

泰米爾語:பாண்டா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