鵪鶉傷亡背後的真相:黴菌毒素危害與有效防控方案

近來不少養殖場反映鵪鶉出現零星傷亡,並伴隨過料拉稀、精神沉鬱、羽毛蓬鬆、閉眼呆立,甚至有癱瘓個體。解剖發現,病鵪鶉多數腸道病變嚴重,肝臟腫大、質地變硬,糞便則呈白色、黃白色或芝麻醬樣。綜合判斷,這些現象很大程度上源於 黴菌毒素中毒


黴菌毒素的隱形危害

許多養殖戶以為只有在高溫高濕的季節才需注意黴菌,但實際上黴菌及其毒素無處不在:

  • 來源廣泛:土壤、牧草、穀物、飼料、養殖環境,甚至禽畜體表都可能帶菌。

  • 四季存在:隨著飼料儲存時間延長,毒素累積增多,最終導致鵪鶉中毒。

黴菌毒素對鵪鶉的影響

  1. 損傷消化道:造成腸黏膜脫落、壞死,吸收率下降。

  2. 營養不良:採食量降低,體重和增長速度明顯下滑。

  3. 持續腹瀉:糞便不成形,腸道疾病久治不癒。

  4. 肝臟受損:充血、壞死,最終形成「橡皮肝」,導致產蛋率下降。

  5. 耐熱性強:飼料加工高溫無法破壞毒素,常規吸附劑效果有限。


鵪鶉場黴菌毒素防控方案

  1. 飼料安全管理

    • 控制原料水分、雜質含量;

    • 儲料環境保持乾燥,飼料房可放置適量乾石灰防潮。

  2. 環境與衛生

    • 定期清理加工房、飼槽;

    • 使用安全的消毒製劑,如「馳騁一片淨」,降低環境黴菌負荷。

  3. 阻斷黴菌生長

    • 合理使用黴菌淨化劑,如「馳騁克真黴」,從源頭抑制黴菌繁殖。

  4. 改善腸道健康

    • 定期使用「養殖安」等中藥複合制劑,調理脾胃,改善腸道潰瘍和糞便不成型。

  5. 增強解毒排毒功能

    • 使用如「馳騁和事佬」等產品,提升肝腎排毒能力;

    • 「養殖安」中的脫氧膽酸、熊脫氧膽酸能促進膽汁分泌,加速毒素排出,保護肝臟功能。


小結

鵪鶉傷亡往往不是單純的疾病問題,而是 黴菌毒素的隱性中毒效應
只有從「原料安全 → 飼料儲存 → 飼養管理 → 解毒保肝」多方面入手,才能真正降低黴菌毒素的危害,保障鵪鶉群體健康,提高養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