鵪鶉黴菌毒素中毒判斷表

黴菌毒素類型 主要來源 主要靶器官 臨床表現 解剖特徵
黃麴黴毒素 (Aflatoxin) 玉米、花生、棉粕等 肝臟 精神沉鬱、羽毛蓬鬆、體重下降、產蛋率下降 肝腫大、黃褐色、質地脆弱,嚴重時「橡皮肝」
玉米赤黴烯酮 (Zearalenone, ZEN) 玉米、小麥、大麥 生殖系統 雌性生殖障礙、產蛋率下降、產小蛋畸形蛋 卵巢退化、輸卵管水腫或萎縮
T-2 毒素 (Trichothecenes) 穀物 (特別是受赤黴病侵害的) 消化道、免疫系統 嘴角潰瘍、口腔出血、拒食、嚴重拉稀 消化道出血、腸道黏膜壞死、潰瘍
赭麴毒素 (Ochratoxin A, OTA) 穀物、飼料原料 腎臟 飲水量增加、排尿異常、體重下降 腎臟腫大、蒼白,呈灰白色或斑駁狀
伏馬菌素 (Fumonisin) 玉米 神經系統、肝臟 動作不協調、癱瘓、食欲下降 腦水腫、肝臟腫大或質地鬆軟
甾體類黴菌毒素 (Sterigmatocystin 等) 穀物霉變 肝臟 慢性中毒,精神不振,生長緩慢 肝硬化、變性

快速判斷小技巧

  • 肝臟異常(腫大、變硬、變色) → 多考慮 黃麴黴毒素 / 伏馬菌素

  • 腸道潰瘍、嘴角潰瘍、嚴重拉稀 → 多考慮 T-2 毒素

  • 產蛋率明顯下降、小蛋多 → 多考慮 玉米赤黴烯酮 (ZEN)

  • 腎臟蒼白腫大、飲水量異常 → 多考慮 赭麴毒素 (OTA)

  • 癱瘓、動作不協調 → 多考慮 伏馬菌素